企业为什么想逃税?归结一下,有以下原因:
①老板的私心作怪,少交的税可都是自己的财富啊,于是千方百计地算计;
②会计的心存侥幸,一是觉得自己手法高明,二是不信税务正好查到自己。

一句话,两套账,三道坎,这是最原始的偷税模型。一句话是老板说的,客户不要发票的款打我个人的银行卡上。会计自然要听命,于是两套账产生了。两套账毕竟见不得光,随后老板和会计人员都要为此承受心理负担。为了应付审计、尽调、税务稽查,两套账要遮掩过去,少不了要过票据坎、资金坎、账实相符坎。

企业接受税务稽查,补缴的所得税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?将之计入“营业外支出”是错误的,这么处理等于减少了本年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。正确做法是通过“以前年度损益调整”科目来处理,分录为:
借:以前年度损益调整
贷:应交税费—应交所得税;
借:利润分配—未分配利润
贷: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。

以为和税务人员搞好关系就可以偷逃税,此念头有几个误区:
第一:税务征管、稽查两条线,稽查随机构成,找茬的一般是他们,搞定征管容易,搞定稽查很难;
第二:政府机关人事变更频繁,你可以在某段时间内搞定税务局的某几个人,长远看是搞不定税务局整体的;
第三:税务问题采取追溯制,届时新账、老账要一起算。

税务稽查为什么来了?企业大都怕税务稽查,真被选中了无需自叹倒霉。来总有来的道理。
第一:李克强总理倡导随机选案,税务总局有各种选案机制,碰巧被抽中了所以来;
第二:企业行为不端,被举报了所以来;
第三:纳税数据有悖常规,被风控分析出比例异常所以来;
第四:对某个行业整治所以来。

经济下行之际,税制改革建议“轻税负、严稽查”同时抓。一方面要给企业减税,减轻企业负担,扩大其盈利空间,帮助其度过难关;另一方面要加强税收稽查,打击偷税行为,这既是为保财政收入,又是为还市场竞争以公平。轻税负与严稽查应是税制改革的一体两面,不是对立的,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。